“这次解决的是温度影响精度的问题。”张军解释道,金属材料有热胀冷缩效应,机床的主轴在运转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会导致主轴“伸长”,直接影响加工零部件的精度。而在高精尖应用场景中,关键零部件的精度以比头发丝还细的微米为单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据张军介绍,他们在此前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位移传感器、算法等软硬件,经过大量反复实验验证,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被誉为“工业母机”。加工精度是衡量机床性能的关键指标。“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产业起步晚,自主生产的机床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精密数控机床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受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内企业购买国外高精密数控机床更加困难。”董事长刘华说。
多年前,刘华就意识到了高精密数控机床的重要性。技术出身的他作为企业的一号研发员带领团队于2017年研发出1微米精度的高精密机床,达到国外高精密机床的水平。技术创新永无止境。2019年,刘华带领团队研发出精度0.5微米的高精密机床,再次受到业内关注。
在展厅里,企业加工出来的各种零部件一一陈列,其中有六根粗细不等的针引人注目。企业综合管理部部长应维佳介绍道,这原本是一个实心铝块,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精密机床首先加工成几根圆柱,再从圆柱加工成6根针。“最细的这一根经过检测,精度误差不超过我们头发丝的1%。”应维佳说。
具备出色的性能,然而企业的机床在投放市场之初,却一度遇冷。
“那时候挺难,很多客户不相信中国能够造出1微米精度的机床。”常务副总经理白钰说,为让更多企业了解自家的数控机床,公司专门在东莞成立了研发应用中心,为有需求的客户打样,也回应业内质疑。要让大家亲眼看到,国外机床能加工的零件,我们能做出来;国外机床做不出来的零件,我们也能做出来。
白钰说,如今越来越多客户的对佳时特人机床表示认可,一些企业连续五年购买佳时特的机床,一些企业甚至主动当起“宣传员”。
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装配机床,这批机床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精密零部件加工。据介绍,企业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目前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取得较好应用。
“要么强大,要么回家”,在企业厂房的墙壁上,这句标语让人感受到企业与技术、市场死磕到底的决心。
刘华说,在保证机床精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企业正在进行机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目前自主可控的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企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新质生产力,将通过共性技术研发更多种类和功能的机床,满足高端制造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