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柴油机比作大型船舶的动力“心脏”,曲轴就是“大动脉”,为大型船舶传送动力。随着远洋运输船舶超大型化发展,缸径900mm及以上的超大型船用柴油机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其国产化是制约我国从“造船大国”升级为“造船强国”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夏天,位于临港的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格外忙碌,中国首套920mm缸径大型船用曲轴正在这里加班加点制造。近日,记者跟随班组师傅们走进生产车间,体验大国重器“钢铁脊梁”火热的生产一线。
0.01mm间的精密加工
“丝”是机械行业日常惯用的精密计量单位,1丝只有0.01mm,这也是船用曲轴加工的精度单位。
走进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是一片夏季生产的火热景象——仰望上空是稳稳游移的行车,忙碌于吊运工作;立车、卧车、镗床上,曲拐、轴径等零件被精心车铣;俯瞰红套地坑中,一根根曲轴一节节“拔地而起”进行红套装配;高跨的曲轴专用加工机床上,上百吨重的曲轴经过精车加工即将交付……入夏以来,上海的高温天气持续“在线”,车间里工业风扇不停旋转,工人坚守一线紧锣密鼓忙生产、全力以赴争产量。记者行走在车间里,不一会儿就已感到大汗淋漓。
车间夏季生产一景
车间一隅的920mm缸径大型曲轴生产区域,钳工们正在专心致志进行拼接孔加工,只见他们反复测量、校调,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裳。“这道工序考验的就是校调水平。”技术人员吴凡向记者介绍,“920mm缸径大型船用曲轴是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的关键核心部件,总长度超20米、重量近400吨,采用分段式加工拼接而成,当前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将两段曲轴拼接成为一个整体。”
从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或许以为船用曲轴这样的“大家伙”加工误差也相对较大,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对于一个寿命几乎与船舶寿命相仿的核心部件,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差错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船用曲轴加工精度需要通过数据监测和分析,不断进行修正校调,有些性能指标远高于设计要求甚至达到0.01mm的高精度,最终使产品达到用户满意、高质量‘零缺陷’交付。”吴凡说。
值得关注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缸径700mm及以上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锻件全部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厂家仅具备制造缸径600mm及以下机型锻坯能力。近年来,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全力开展大型曲轴锻件的研发制造,成功实现了缸径700mm以上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锻件国产化高效制造。此次920mm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锻件的研发制造,也成为新的里程碑节点。
20年探索实现技术突破
曲轴是船用柴油机的核心部件,重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技术难度高,其制造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造船工业水平。
2005年,经过3年艰苦攻关,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根船用半组合曲轴在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厂房下线。这根7.5米长、约60吨重的曲轴,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如今,920mm船用曲轴的研制技术突破,成为上海电气与中国船舶集团落实“造船强国”的标志性成果。
曲车加工主手庄凌云
指着厂房里的一台曲轴专用加工机床,曲车加工主手庄凌云不无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便是当年制造第一根曲轴时用的“老伙计”。“曲轴加工车床是一种专用的数控加工机床,在当时谁都没有操作经验。”庄师傅犹记得当年“摸着石头过河”时的不易,“我从学校毕业就进了上海船用曲轴,跟着师傅一起反复地摸索、研究,为了达到曲轴所需要的加工精度,当时很多关键部位,我们都是手工进行打磨的。”期间,班组成员们从学习到实践,挑灯夜战、潜心研究,终于齐心协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第一根船用半组合曲轴的研发生产至今,庄凌云已经在曲轴加工机床岗位工作了近20年,见证了中国船用曲轴一路从无到有、飘洋过海。“第一根曲轴加工时,仅曲车的精加工环节就进行了八个月,现在只需要一个月。”制造技术进步的背后,是技术工人的进步成长、工匠精神的传承发扬。近20年的时间里,庄凌云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曲车加工主手,带教出一批出色的徒弟。随着技术的积累和成熟,团队通过刀具改进、设备能力提升等“金点子”,提升了大缸径曲轴制造能力。
夏季生产工会送“凉策”
一根大型曲轴的制造过程,从零件毛坯的半精加工,到曲轴红套装配、曲轴整体精加工等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高度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保证产品最终的超高精度。夏季的高温酷暑,无疑给车间一线的技术工人带来“双重挑战”。
车间工人们告诉记者,企业工会新建的洗衣房是大家尤为满意的一项实事工程。这处洗衣房就位于车间不远处,不仅有洗衣机,还有烘干机,设置了专人为员工们提供服务。一位前来洗衣房取衣服的工人师傅告诉记者,夏季高温天在车间里干活,不出几小时衣服就会湿透,“以往需要把脏衣服带回宿舍或者带回家洗,工会在征求大家意见后改建了这间洗衣房,现在工装随时都能洗、还能烘干,方便多了。”
企业工会新建洗衣房
面对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工会开展“送清凉”活动,为坚守在一线的职工送上一份清凉、一份关怀。在车间休息区,企业和工会为一线职工配备了饮品、棒冰、药品等防暑降温物资。结合生产实际,车间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等方式,切实保障酷暑期间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企业工会干部告诉记者,全新建设改造的职工工间休息室很快也将投用,新增设了躺椅、书架、茶水机等一批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休息室的服务功能。
据了解,今年,市机电工会发布了“500个车间职工工间休息室建设助推”实事项目,正致力打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车间“职工休息室”。市机电工会表示,在车间职工休息室的功能定位上,要成为休憩小站,配备一些基本生活设施;成为学习园地,便于一线开展班组学习、读书交流活动;要成为心灵港湾,打造车间、班组和组员之间进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有效沟通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