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本站服务|

全国免费采购热线:0571-89967015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要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26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核心提示:我国大型企业要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现代化石化产业集群上多下功夫,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型企业要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现代化石化产业集群上多下功夫,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月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石化行业的民营企业为石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2年底,在377家石油和化工上市企业中,民营和民营相对控股企业占70.8%,特别是在农药、涂料、染料、助剂等精细化工领域和塑料加工、橡胶制品领域,民营企业数量和产能都高于80%。在石化行业已认定的15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在已认定的165家单项冠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2%。

民营企业多年来存在的发展“瓶颈”始终难突破

在我国石化民营企业中,有恒力、浙石化、盛虹等一批世界500强的公司,也有新和成、东岳、福华、华峰、奥克等一批创新力强、主业突出、国际知名度较高的优秀公司。在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石化大省的石化产业发展中,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山东省的炼化行业、轮胎行业民营企业是重要骨干,广东省的塑料加工业民营企业国内外影响力大,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以及化工专用设备制造领域,民营企业是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多年来存在的发展“瓶颈”始终难突破,最普遍的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有是招投标、购买服务等方面公平竞争问题,还有因企业规模小、创新研发能力弱、技术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慢等问题,都成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困扰和长期难以突破的“瓶颈”。

一是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牢牢把握“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定不能把追求规模作为主要目标。大企业的做大做强都不能单纯依靠追求规模,而是靠做强主导产业、做强核心竞争力。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要在“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上下功夫。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要不崇洋、不羡大,要学习德国一家隐形冠军企业的理念“不争500强,但活500年”,借鉴默锐科技的理念“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坐定“小而美”、瞄准“小而强”,这样的民营企业一定会成长为百年企业。

浙江奥首是一家300人左右的公司,是师从于彭孝军院士的侯军博士创办的一家科技型公司,成立只有10年,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已经在芯片用功能精细化学品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奥首的芯片用封装材料、芯片电镀液、芯片清洗液、硅片研磨液、切割保护液、刻蚀用化学品、光敏聚酰亚胺等多个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市场垄断,实现了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发展和安全可控提供了重要配套。

二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协同创新。纵观国内国际,中小企业通常不像大企业有自己的研究院或科创中心,受规模和人员数量的限制大多创新力量较弱,因自身条件的限制也没有必要投巨资建设庞大的研发平台。而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要做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百年企业目标,创新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基业长青的不竭动力。协同创新是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克服自身创新条件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重要措施,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是其一。

委托创新对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更显重要,可以委托高校的优秀团队、重点实验室进行创新研发,也可以委托独立的研究院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工程化创新。借助社会创新资源和研发力量,助力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应当是民营企业及其众多中小企业重要而现实的选择。

三是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国际化。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认为国际化与大企业有关、与己无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也是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全方位对外开放包括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一带一路”和“RCEP”更少不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对民营企业及其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做好“专精特新”对接世界一流、与世界接轨更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在全球化的时代走出去拓宽国际视野、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交流、共谋发展、携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智慧和力量同等重要。

德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

德国是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其经济结构和工业群体结构是中小企业为主体,大中小型企业定位清晰、协同发展的格局。德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是全球最强的,德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据欧盟委员会统计,在全球居领导地位的2000多家中型企业中,德国占了47%,近半壁江山。德国国内350万家企业群体中,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8%,贡献了高于1/3的销售额、62%左右的就业。

德国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工业4.0》《国家工业战略2030》,还是《工业共同研究计划》《中小企业创新集中计划》,都对中小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一,德国对中小企业分阶段给予政策支持的做法值得借鉴。创业阶段:由政府牵头,商业银行参与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以非盈利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阶段:成立政策性专属银行,通过间接融资引导担保机构参与,鼓励企业间互助合作;成熟阶段:鼓励市场化融资(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参与中小企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保障了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其二,德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式值得借鉴。德国政府于1949年成立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以应用研究为主,主要为企业提供商业化解决方案并帮助其实现,也就是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德国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当遇到技术挑战时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接到技术问题以后,会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团队不是临时的,一般会持续两年,直到为企业解除技术难题为止。在德国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得到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帮助更多,获得的效果也更为显著。因为像巴斯夫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创新中心和研发力量都很强,巴斯夫这样的大公司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合作更多的是以委托课题的形式,主要也是前期的创新居多。

其三,德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值得借鉴。德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有代表处、德国中国商会和德国工商中心,这些机构主要为德国企业到中国投资提供服务与帮助。不仅提供专业高效的办公服务,还提供公司托管服务、会计财务服务、商务拓展服务、法务咨询,以及翻译、商务接待、电话传真与网络、信件托管、商务秘书、子女联系学校等事项,这对一家刚刚到陌生环境投资创业的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帮助更大。跟大公司相比,中小企业不仅初来乍到、人地生疏,且人力资源缺乏,通过商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对陌生环境、陌生面孔和陌生语言的陌生感大为减弱,对适应新环境和增强发展信心大有好处,也省去了中小企业公共设施和辅助人员等很多负担。(孟凡君)

 

编辑:孟凡君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