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台商原有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大陆经济发展现状,亟须通过转型升级,更好地把握大陆市场新机遇,以突破瓶颈。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说,长久以来,台商投资大陆采取“台湾接单、大陆生产、海外销售”模式,凭借大陆低廉的土地、人力和环境成本,在需求强劲的外销市场中持续获利。但近年全球经济下行,台商外销订单“告急”,旧有经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大陆倡导创新驱动经济的新模式,强调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无形中带动要素成本上涨。这两方面原因使台商经营难免遭遇困境。
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单玉丽则认为,台商长期以来过于依赖代工,在开拓大陆市场时难以创立竞争力过硬的自主品牌,表现出升级换代能力较差的问题。
已在苏州发展15年的乐兰电子有限公司即为一例。台籍总经理邵威元介绍说,企业从事电子乐器生产,由于导入半自动化生产模式,基本消化了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喜的是,近年来大陆市场需求抬升,企业内销份额由过去的5%左右提高到近25%,而且同样的产品在大陆销售的利润空间往往高于海外。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741个,实际使用台资12.3亿美元,分别同比上升47%和33%。专家分析认为,大陆仍是台商投资布局首选,吸引力正从成本考量转向市场考量。广大台商已意识到,深化与大陆产业融合有助台商改变单一、封闭的产业模式,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台湾工业总会副秘书长蔡宏明不久前在媒体上撰文说,台湾的优势出口产业受限于两岸货贸协议和争端解决协议协商中止,难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优惠的待遇,台湾中小企业也无法适用较低关税输销产品,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不能忽略。(陈键兴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