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本站服务|

全国免费采购热线:0571-89967015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大国工匠”徐小平:“汽车心脏”的守护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核心提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高级经理徐小平 刁云娇 摄中国日报网7月23日电(记者 刁云娇) 在近四十年的从业经历中,他对
 

“大国工匠”徐小平:“汽车心脏”的守护者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align="center"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高级经理徐小平 刁云娇 摄

中国日报网7月23日电(记者 刁云娇) 在近四十年的从业经历中,他对设备维修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从一名普通维修工逐步成长为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为企业贡献了十几项发明专利,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他创新的技术突破国外垄断,为实现设备的自主维修赢得主动。他就是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高级经理徐小平。

 

“大国工匠”徐小平:“汽车心脏”的守护者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align="center" />

 

徐小平向记者展示正在维修的电主轴。 刁云娇 摄

攻克电主轴维修——从2小时到超10000小时

电主轴是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由于精度高、转速快、制造难度极大,国外设备供应商把电主轴作为赚取高额利润的工具,长期对我们采取技术封锁。“不要管它怎么修,坏了拿下来换新的,你就知道怎么换就行了。过去我们就这么做,觉得很方便,看似花钱享受到了国际公共服务。但我们损失了两样东西,一是成本,二是锻炼本领的机会。”徐小平说,“我真的不甘心”。于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与这项陌生的技术较量了起来。

“刚刚起步的时候异常艰难,国外公司得知我们自行修理的消息后,连备件都不予提供,更不用说图纸资料和关键参数。电主轴的国际标准是连续运转8000小时进行一次修理保养。经过五年的艰难探索,通过不断的摸索与试验,我们从第一次测试的2、3个小时的运转时间到现在的超10000小时,我们终于实现了电主轴自主维修的梦想,从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徐小平说。

 

“大国工匠”徐小平:“汽车心脏”的守护者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align="center" />

 

徐小平向记者展示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生产的零件。刁云娇 摄

技术封锁出一个团队

“‘如果不能用港币结算费用,那就请你们另请高明吧!’外方维修人员傲慢地将图纸扔在桌上,抛下这样一句话走了。”徐小平说,“这是在委外修理离心过滤机的过程中,一台由美国制造的价值10万美金的离心过滤机遇到故障需要依赖外方进行维修,可维修方却借此机会刁难我们”。

“我们来修!我就不信只有他们才能修好!”徐小平一气之下接下了这个项目。海口是夸下了,但困难如大山一样挡在面前。看着手头只有一张简单的使用说明书,连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以及机械简图都没有,维修中心犯了愁。“没关系,我们虽然不了解其内在结构,但知道它的基本物理原理。我们公司有着这么多先进设备,正好是我们‘练兵’的好机会!”徐小平鼓励大家。

徐小平和他的团队从自己设计专用工具开始,一步步摸索,运用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把离心过滤机逐步拆解,经过不懈努力,没有花费一分钱的备件费用就将这台离心过滤机完全修复,彻底摆脱了外方的技术封锁和刁难。

“是别人告诉你的,还是你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个两者之间价值区别很大。我想说,封锁也封锁出一个团队出来,这样也很好。我们通过封锁锻炼了我们自己。有时候挑战和困难就是机遇。”徐小平说。

徐小平团队近年来完成各类技术革新项目185项,为企业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5亿元;编制各类维修标准规范206项;累计申报各项发明及实用型专利21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15项,其中“静压支承次级压力全方位监控技术”获得国际专利,徐小平自主发明的“激光可视对焦技术”替代了危险、繁复的激光间接调整技术,跻身该领域领先水平,徐小平创新工作室的“电子主轴的自主修理”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我的机会比别人多”

1989年徐小平被招聘进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由于发动机厂的设备大多是进口的,他只能看懂图纸的结构,上面的说明看不懂。他发觉语言不通成为了他与德国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的主要障碍。但是通过翻译,双方的意图、思路、设想往往不够准确的表达。因此,徐小平下定决心自学德语。

对一个没有一点外语基础,已经三十多岁,仅有高中文化的技术工人来说,掌握一门外语,意味着什么样的困难?面对困难,徐小平没有放弃,捧起德语课本,从ABC开始学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记。徐小平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了德语学习。另外,在公司的支持下,徐小平有机会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后来又去德国进行技术培训。从基本掌握会话能力到能与德国同行交流,徐小平逐步地走到了同行前面。2003年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的考核,他也被誉为德语说的最溜的技术工人。

“我的机会比别人多,在语言上面我是占了一些便宜的”。徐小平说,“比如公司规划需要定设备,找供应商谈,这时就需要找一个既了解设备又懂外语的人,看看设备的结构和寿命等因素,因此公司经常会找我去。我也往往在制造设备的第一时间就知道它的情况。即便是产生问题,修理也更容易”。通过这样的机会,徐小平一直走在同行前面,了解了其他人不了解的东西,做事就比别人快半步,久而久之,徐小平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

他多次主持了来自德国、英国和奥地利等进口设备的大修项目,负责进口设备的验收工作,先后两次出国参加生产线改造和进口设备购置的技术谈判,并担任工作组翻译。

 

“大国工匠”徐小平:“汽车心脏”的守护者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align="center" />

 

徐小平在工作。刁云娇 摄

“叫我一声师傅,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

在徐小平的带领下,上汽大众发动机厂的“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由数十人组成的技术团队,在十几个专业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他提炼创新出“X+1=TEAM”人才培养模式。“X+1”模式指每位团队成员首先掌握基本维修技能,然后掌握一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最终以创新工作室的形式将这些专家整合起来,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团队“TEAM”。 2015年 “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有人曾问徐小平:“带这么多徒弟,难道不怕技术被人学了去抢了你的风头”?徐小平回答说:“别人恭敬叫我一声师傅,我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我带徒弟不光是手把手教,我的目标是教会大家学习的本领、总结的本领和创新的本领,这是我当师傅最大的价值。”

徐小平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他先后获得“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机械工业技能大师”、“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诸多荣誉,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于2005年、2010、2015年三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徐小平说,“人一定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追梦的动力。我在学徒的时候,我一直梦想着哪天能超过师傅;当我走进上海大众,看到德国专家对先进设备那种驾驭能力的时候,我又想什么时候能超过德国专家;当我参观了德国设备制造公司以后,我又开始做梦,什么时候我们也能造出这样的机器。36年来,我不仅赶上了师傅,解决了德国专家没能解决的问题,还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

谈到下一个梦想,徐小平说,“如果一个修设备的人整天就是修,那是个悲哀。在我的脑海里,天天都在想如何不要修。如今,发动机厂设备预防性保养时间已经达到设备维修总工时的86%,因此,实现百分之百的预防维修才是我们团队的终极目标,我要圆的就是这个梦。”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