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本站服务|

全国免费采购热线:0571-89967015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车工大王”陶安:一双手比机器还精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5  
核心提示:10月10日,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工装设备事业部里机声轰鸣,身着蓝色工装的陶安正站在车床前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很难想象,眼前这
 10月10日,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工装设备事业部里机声轰鸣,身着蓝色工装的陶安正站在车床前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体型偏瘦、貌似文弱,年近50旬的男人,竟已与数控机床相伴了30年,并以精湛高超的技能被业界称为“车工大王”。

    “我们主要干的是航空特殊材料工装生产,批量小、品种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可不低哦……”陶安一边和记者聊着话一边忙活着。

    

                    “车工大王”陶安:一双手比机器还精准

    每天早上7点,陶安都会准时站在车床旁,先做车床保养,再开始加工各种型号的零件。除了午休时间,他几乎一直在车床旁操作,直到下午6点才离开。

    在制作纯钛夹具特急任务中,陶安针对原材料加工硬化现象严重、80%的工作量都需车工来保证加工精度的实际,提出一种新的车削加工方法,将从前的加工周期从一周缩短到3天,提前向客户交付了产品。

    在该公司工装设备事业部经营管理部副部长、党支部副书记张纪看来,陶安之所以能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与他平时的学习和钻研分不开,这才练就了高超的车工技能。

    几年前,陶安先后对3种不同型号的老式车床进行改进,使车床加工能力从只能加工直径380毫米增加到420毫米。在他改进的车床上,一次装夹就可保证加工要求,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陶安还把报废的变压器里的专用冷却油收集起来,在反复配比试验后,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加工易变形零件的冷却油,有效地降低了零件加工变形率,提高了加工质量。如今,这种“陶氏”配方冷却油不仅陶安自己在用,他还无偿提供给自己的30多名徒弟使用。

    “车工一把刀,刀好活不差。”陶安说,加工的产品或者零件太多,不会有完全适用的车刀,只能靠自己在砂轮机上磨车刀,“车工不仅要磨好刀,还要‘因材施刀’。”

    为了更好完成加工任务,陶安在加工工具上动起了脑筋。当然,这也让他没少吃苦头。他的双手经常磨起血泡,再结成厚厚的老茧,可他痴心不改,乐在其中。

    天道酬勤。陶安近年研制的高硬度材料切削液,解决了军品夹具、刀具、量具、模具因硬度高,淬火后精加工余量小、变形大而造成成批报废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普通刀具加工高硬度材料。仅此一项,就节约刀具费用5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好手艺不是一天就练成的。多些踏实,少些浮躁,个个都能成才!”获得过省劳模、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行业内首席技能专家等荣誉的陶安,总是能在数控车床都无法完成加工任务的情况下,硬是用普通车床和手中的车刀创造奇迹。

    “他的一双手,比机器还精准!”提起陶安,工友们没有不服气的。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